全部 仅显示有全文权限
学科
食品科学技术 (10)
生物学 (1)
材料科学 (1)
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 (1)
图书类型
专著 (13)
出版时间
2025 (1)
2024 (4)
2023 (3)
2022 (3)
2021 (2)
共计:13种图书 , 显示 1到10
导出 荐购: 全选 | 自选
作者: 庞杰,吉伟明,李媛 主编
ISBN: 978703078490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5
简介: 《机器学习算法在食品科学中的应用》聚焦食品科学技术未来发展需求,将机器学习算法与食品科学技术紧密融合。以Python作为主要编程语言,依托NumPy、Matplotlib和Pandas等数据库,详细介绍卷积神经网络、朴素贝叶斯、人工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决策树、线性回归、K最近邻等
作者: 李艾黎等著
ISBN: 978703078935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
简介: 乳及乳制品在营养膳食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人体健康具有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近年来,乳品营养学的研究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亟需内容新颖、实用性强的相关书籍。著者在乳品营养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内外前沿进展撰写《乳品营养学》,主要内容包括:乳中蛋白质、乳脂、碳水化合物、维
作者: 赵晓燕,于明,毛红艳 主编
ISBN: 9787030787712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6
简介: 粉体加工技术应用从单纯的非金属矿物逐渐扩展到冶金、化工、建材、矿业、食品、医药、机械、农业等领域,贯穿了国民经济的各方面。超细化仅是粉体加工技术中的一种,超细粉体原料的应用领域远没有拓展,有很多空白的领域需要开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将形成新的技术创新点。食品粉体工程技术是指将粉体加
作者: 王彦波, 孙宝国等 编著
ISBN: 9787030792426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9
简介: 《食品生物成味》阐述了食品生物成味的基础理论、实践应用与发展趋势,从化学、生物、心理及生理等多角度系统解析了食品生物成味的理论与实践,并针对各类典型食品详细论述了生物成味的研究现状与趋势,丰富并创新了食品风味科学的理论,旨在顺应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和需求的变化趋势,积极践行大食物观,
作者: 王艳,辛嘉英,张娜 编著
ISBN: 9787030788535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1
简介: 《谷物基淀粉改性基础与应用》重点阐述了水稻、小麦、玉米、杂粮等谷物淀粉改性技术及产品研发和应用。《谷物基淀粉改性基础与应用》系统地介绍了水稻、小麦、玉米及其他谷物淀粉的性质、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分类对比了淀粉改性的目的、关键技术和机理,改性产品的种类、特性、应用以及淀粉改性全过程
作者: 卢立新等 著
ISBN: 9787030666567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3
简介: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包装传质过程及理论方法,主要包括包装膜气体传质基础及包装内外气体交换理论、包装膜光阻隔理论、果蔬气调包装理论与设计、活性包装系统中活性物质释放与调控、包装材料迁移与物质吸附等。第二部分为包装传热过程及理论方法,包括潜热型控温包装理论与设计方法、差压预冷
作者: 刘元法,陈坚 主编
ISBN: 978703066869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1-06
简介: 本书以未来食品发展趋势和需求为核心,聚焦食品科技创新和未来食品体系,分别从食品组学、食品合成生物学、食品感知科学、食品精准营养、食品纳米技术、食品增材制造、食品工业机器人、食品安全区块链、未来食品安全风险防范技术与策略九个方面入手,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未来食品领域的相关科学与先进技术
作者: 刘慧琳 著
ISBN: 9787030711281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6
简介: 本书结合近几年国内外荧光传感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文献及相关技术在食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从半导体量子点、碳量子点、石墨烯量子点、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有机荧光探针、聚集诱导发光荧光探针、多维光学传感技术、荧光纳米材料与分子印迹联用技术展开,系统介绍了荧光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和制备
作者: 汪少芸,黄建联 主编
ISBN: 9787030728975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09
简介: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肉糜及其制品加工与贮藏过程中品质保持与调控新技术,重点阐述了抗冻多肽、抗氧化肽、抗菌肽、可食性膜等对肉糜及其制品品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此外,还分别对脉冲电场、电子辐射、超声波、3D打印和组学等技术在肉糜及其制品加工与贮藏中的应用进行展望。
作者: 孙庆杰,秦洋 著
ISBN: 9787030733658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2-10
简介: 《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应用》的编写突出了淀粉纳米颗粒的适用性、可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内容上注重系统性和科学性;重点归纳总结了淀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改性淀粉纳米颗粒的新方法。同时,基于淀粉纳米颗粒的潜在生物学效应,解析了淀粉纳米颗粒与食品组分中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为淀粉纳米
跳至

返回顶部